A Gershwin Night

文 ·罗宾唐

 

日本的斋藤音乐节(Saito Kinen Festival)在今年九月一号特地筹备了一场巨星云集的音乐会,目的就是为大师祝寿,大师为谁也?乃小泽征尔Seiji Ozawa也。小泽征尔生于1935年九月一号,2005年正好七十大寿。

小泽征尔可谓乐坛的幸运儿。早年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只身远赴欧洲及美洲找访名师学艺。在巴黎先跟随指挥家 E. Bigot 学习,白天学指挥,晚上在公园睡睡袋,十分刻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准参加1959年第九届法国贝桑松国际指挥大赛,荣获第一名,轰动乐坛。评委之一的指挥家C.Munch 赏识小泽的指挥才华,邀请他到美国深造,幸运的小泽又得到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翌年,小泽征尔来到波士顿,参加Tanglewood 夏季音乐节指挥汇演,结果名列前茅,荣获第八届Koussevitzky 指挥大奖, 这次获奖使他正式成为C. Munch 的学生。半年后,心怀大志的小泽征尔来到柏林,在卡拉扬主持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一名,接着便跟随卡拉扬学习了八个月。

1961年,小泽征尔在巴黎第一次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乐团演出,碰巧被L. Bernstein 看中,邀请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副指挥一职,小泽征尔趁机又拜 Bernstein为师。小泽先后跟随多位大师学艺,1962 年学成回国,担任日本NHK交响乐团指挥。可是天违人愿,小泽的才华在自己的祖国居然不被认同,并受到奚落,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重返美国发展。之后,凭籍他的才华与机智,逐渐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指挥大师之一。

成名之后的小泽征尔,其实对日本无时无刻都心存牵挂,不论在国外多么忙碌,他仍然坚持每年抽空回日本指挥新日本爱乐乐团演出。他同时也是一位感恩念旧、尊师重道的人,为了纪念他的音乐启蒙恩师斋藤秀雄 Hideo Saito,1984年他创办了斋藤纪念乐团Saito Kinen Orchestra; 1992年9月更在日本松本市创办了斋藤纪念音乐节Saito Kinen Festival,并扬言要让SKO成为世界一流乐团。日本人对此大为赞赏。

斋藤音乐节是日本第一个国际音乐节,为了回馈小泽征尔的功绩,特定9月1日的音乐节为大师贺寿。音乐会的曲目从交响乐、歌剧选曲以至爵士乐等,应有尽有,反映了大师的广泛涉猎。 大提琴泰斗 M. Rostropovich 与小泽征尔交情深厚,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并指挥了一首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接着在莫扎特、Giordano和华格纳的歌剧选段后,美国爵士钢琴家M. Roberts 又演奏了盖希文的名曲。音乐会的高潮是大会安排了向大师祝寿的生日蛋糕,祝他生日快乐。

另悉,小泽征尔于年初创建了日本第一家歌剧团,名为Tokyo Opera Nomori。他说: “以往日本上演的歌剧都是由意大利、维也纳或巴黎引进一流的歌剧团体,如今应该是日本自主打造的时刻了。随后我们会把本土的剧作带到国外、而不是一味引进”。以上是有关小泽征尔的近况报导。

最近出差一趟美国,在纽约的Virgin Mega看到一张标题为A Gershwin Night的DVD影碟, 由小泽征尔指挥, 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同台合作的独奏家就是现今美国声名大噪的Marcus Roberts Trio 三重奏团。这张DVD 录制的时间为2003年6月29日,地点就是在柏林郊区绿色森林中的那个碗型露天剧场 Waldbuhne。 这是柏林爱乐每年一度的夏季最后一场音乐会,自1984年开创到现在,每年都定时定点的在这里举行一场大型的户外音乐会,这个音乐会的主旨在于“亲民、大众化”,所以选曲都以热门又通俗易懂的乐曲歌曲为主,每年都吸引了近22,000观众进场。

2003年的Waldbuhne in Berlin 再次请来大师小泽征尔主持大局,查对上一次小泽征尔的Waldbuhne 音乐会是在十年前的1993年,该次的音乐会标题是为 “俄罗斯之夜”、作品清一色属俄国名家之作。 该晚的实况DVD我也拥有,只是没有机会在此介绍给读者而已。喜欢小泽征尔的读者可自行找来,当晚的演奏也精彩无比。当年的小泽征尔头发还算黝黑,如今的小泽征尔已是满头白发苍苍。

今次小泽带来的节目又给柏林的观众另类惊喜,作品全是美国爵士风格著称的盖希文的多首成名经典作,并找来现今美国爵士乐坛最吃香的Marcus Roberts Trio,使音乐晚会更具浓烈爵士味,“盖希文之夜”更显地道。

小泽征尔加BPO令人瞩目自不在话下,而Marcus Roberts Trio 在整晚的音乐会中也可谓领尽风骚。“MRT三重奏团”成立于1995年,他是以黑人盲人钢琴手Marcus Roberts命名,加上倍大提琴手Roland Guerin 和爵士鼓手 Jason Marsalis 等三位年龄相若的年轻乐手所组成的。

M. Roberts 1963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5岁时不幸双眼失明。他母亲是一位教堂歌手,Marcus Roberts从小就受母亲熏陶而喜欢上音乐。12岁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跟随钢琴大师Van Cliburn 和V. Ashkenazy 学艺。大学毕业后,Roberts 开始爵士钢琴的演奏,并获得多项奖赏。1985年,著名的爵士乐小号演奏家Wynton Marsalis (Jason Marsalis 的兄长)欣赏了Roberts的演奏后,将他称之为盖世天才。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乐团成为爵士钢琴手,之后到世界各地巡演,又参与了多个唱片的录制。96年Marcus Roberts出版了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Portrait of Blue,在这张唱片中,Marcus Roberts 以盖希文的Rhapsody in Blue音乐主题为动机,即兴做了最精彩的爵士风格演释,一举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爵士钢琴家。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钢琴家,Marcus Roberts在音乐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使他备受人们的赞誉与钦佩。

低音提琴手R. Guerin 是一位多面天才,学过中提琴和吉他,后来改弹低音提琴, 18就参加吉他手Mark Whitfield 的三重奏团。他的演奏极富独特的现代纽奥尔良爵士特色,兼具高超沉稳的拨弦技巧。95年与Marcus Roberts、Jason Marsalis三位年轻人合组三重奏团;另外他也自组了一个四重奏团。不只如此,R. Guerin 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兼编曲家,他的作品涵盖了流行、摇滚、J-B、古典,民谣与乡村音乐,作品繁多,曾录制超过45张专辑。鼓手Jason Marsalis是爵士乐坛上罕见的Marsalis爵士家族中最小的一个成员。他1977年生于爵士之乡纽奥尔良,父亲Ellis Marsalis 在爵士乐坛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作曲编曲家,钢琴演奏家,三位兄长包括: 现代爵士乐大师——小号演:奏家Wynton Marsalis;技巧高超的Saxophone 演奏家Branford Marsalis; 另外一位是著名的Jazz Trombone 演奏家Delfeayo Marsalis。由于家庭的熏陶,小Jason 3岁就开始敲打爵士鼓,14岁已经可以加入父亲的乐队演奏且进行录音。21岁那年首次发行个人演奏的唱片专辑,立即获得美国爵士协会颁发的“最佳年度鼓手”奖(1998年)。自1995年组成Marcus Trio, 他们精湛的演奏普遍获得好评,并多次获邀参加包括2001年冬季奥运会、法国凡尔赛宫等多个重大节庆典礼的演出,成为现今爵士乐坛上最活跃的年轻组合。

美国是一个由许多外来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欧洲移民在人数、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占主要位置。因此十九世纪的美国音乐,无论从创作还是演奏基本都是欧洲音乐为主流。除此之外,美国音乐的另一部分来源就是印第安音乐和黑人音乐。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欧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开始移民美国,他们的到来给美国的音乐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仅是美国本土的作曲家们有机会接触外来的音乐,另一方面也给了他们本身很大的启发。他们开始明白可以采用本地的音乐素材来运用到作品里。逐渐地,又再思考如何才能创作出真正能够代表美国的音乐作品。 有人尝试采用印第安音乐作为素材,后来又有不少人不约而同地采用黑人的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如著名的作曲家A. Copland 及R. Thompson 等人都创作了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作品,但都不是很成功。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许多美国作曲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却让一个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人给解决了,这个人就是G. Gershwin。

George Gershwin 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钢琴家。1898年9月26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个贫苦的俄国移民家庭。少年时代盖希文便显露出其特有的音乐才华,双亲对他的天分感到惊讶,便让他接受钢琴教育。他一面学习钢琴,另一面又学习和声与作曲,而盖希文也在十几岁时便成为职业钢琴手。十四岁时师从C. Hambitzer,练习弹奏肖邦、李斯特和德布西的乐曲,由此使他立志想做个杰出的音乐家。与此同时,盖希文为谋生计受雇于音乐出版商,专为购买乐谱的顾客示范演奏。不久他结识了爵士乐天王Paul Whiteman, 盖希文也因此而迷上了爵士音乐,也由于他与P. Whiteman 的深厚友谊,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在音乐创作方面,应该大胆地探索出一条古典音乐与爵士乐有机结合的新道路。

此后他写了大量出色的歌曲,电影音乐、歌剧、管弦乐、音乐剧等,包括了《蓝调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F大调钢琴协奏曲》、《Porgy and Bess》、《我找到了节奏》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都被巧妙地融入了黑人爵士音乐的元素与节奏,使得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国风格与音乐语言。盖希文曾表示爵士乐是美国特有的乡土音乐,虽然不是唯一的,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及具代表性。他相信爵士乐可以作为有价值,有永久性的严谨交响曲的根源。

盖希文音乐创作最大的价值在于把美国的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所谓交响爵士乐的新典范。在其短暂的一生中(1937年因癌而逝,享年39岁)。虽然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影响却巨大深远。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美国百老汇大街与卡内基大厅合二为一的产物,也就是说盖希文成功地将美国的市井文化带进了高雅的殿堂。音乐学者的评价:“盖希文成功缔造了美国音乐。”

2003年的Waldbuhne Concert 标题为“盖希文之夜”,演奏的曲目全是美国作曲家盖希文的经典名作,加插一首由M. Roberts 自创的Cole After Midnight。 这是M. Roberts Trio 在2001年发行的同名专辑歌曲,热衷传统爵士乐的M. Roberts 重新诠释Nat King Cole 及Cole Poter 的经典曲目。Roberts 的钢琴演奏保留着朴实的风格,直接而单纯的旋律,内敛而不渲染。 三重奏的小编制是聆听音乐线条与技巧较鲜明的呈现,温柔滑顺的触键,让人犹如置身星空万里的夜色之中。Roberts 以这首曲子向两位前辈巨星致以最高的敬意。

盖希文的作品一向赋予独奏者极大的表现空间,因此每位演奏家都尽可能地努力展现出自己独有的个性与风采。爵士乐的最高精神境界体现以及对完美艺术追求,完全是来自于心灵瞬间变化的感动和充满即兴性的个人表现与随意而发的极致表演,因此这种完全发自内心的即兴演奏才最能感动听众。盖希文这几首经典当中具有大量爵士风格华彩乐段的即兴演奏,都是出自 Marcus Trio 这三位独奏家的匠心,使得这几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在风格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音乐时而兴奋、时而忧郁,时而激昂、时而慵懒,让人体现到二十世纪初叶生活在美国底层社会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三位成员一起将音乐节奏复杂多变的华彩乐段演奏得极其生动,情感宣泄酣畅淋漓,博得全场观众喝彩不已。

演奏盖希文的音乐,乐队除了具有极高的演奏技巧外还需要富有多变的灵活性。盖希文在其中运用了大量强烈而活泼的切分节奏。突出了非常浓郁的富美国乡土味的爵士乐,而这种味道的体现则全赖指挥与乐队的整体水平,以及对美国爵士乐灵魂精髓的把握。小泽征尔加BPO这个组合,大家夫复何言!

另一方面,就盖希文这些带有爵士风格的作品而言,在演奏时绝无严格的规定和模式,而是给与演奏者提供了很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因为这些作品都可以使用小型、中型或大型的管弦乐队来演奏。 当年盖希文首演弹奏《蓝调狂想曲》(1924年2月12日)时,就是由P. Whiteman 指挥一个只有25人的小乐队伴奏而已。而今天在音乐会上演奏这首乐曲,乐队的编制人数竟可达百人之众。事实证明盖希文的这些作品不论是采用什么方式来演奏,都能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视乎在演奏当中是否能将作品的内涵完整地呈现出来。

 

 

 

>> 回顶端